首页 >  培训总结

第七期中国院长赴哈佛大学研修学习班学习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05    来源:云南省医师协会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丁跃明

  2016年7月13日至24日,我有幸被云南省医师协会和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医学委员会推荐并选送,参加在美国哈佛举办的“第七期中国院长赴哈佛大学研修学习班”。这次学习的重点是哈佛大学附属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学习其世界领先的医疗体系、医院、医务人员、病人的管理系统。课程涵盖: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的质量、安全、危机、人力资源管理;医院管理的领导力;医院间的合作;患者的权利;创建科研平台等内容。学习形式以课堂学习和医院实地考察相结合。这是我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以来非常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因此我非常珍惜,虽然学习时间短,收获颇多。结合所学内容,联系当前工作,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现将有关考察学习的收获体会报告如下:

  一、哈佛大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创建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比美国独立建国还要早一个半世纪!迄今为止,从哈佛走出了8位美国总统,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一大批活跃于社会各界的精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杰出贡献。哈佛大学医学院建立于1782年,如今是全美历史第三悠久的医学院,其附属医院: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布莱根妇女医院、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BIDMC)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等一直享誉全美,哈佛医学院不愧为现代医学者心中的圣地。

  二、以员工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哈佛大学附属贝斯以色列医院大厅及走廊的显著位置均布置了Human First(人性第一)大幅宣传画,营造以“患者为中心,人性第一”的理念,无形中影响着医务人员,这种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为患者的服务当中。他们始终把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哈佛大学医学院不仅有世界顶级的医疗技术,更有着人性化的服务。例如病人不需要在输液室内输液,医院的轮椅车在有陪护的情况下可以把病人带到户外,带到草坪上输液。进入美国医院的一个明显的感受是扑面而来的浓浓的咖啡香,轻松悦耳的音乐,随处可见的休息区以及摆放着各种可供患者阅读的杂志,充满着温馨的文化气息。在我们参观的医院到处可见以捐助者命名的大楼、会议室、研究室,捐助作品及名单展示。社会资金的注入,体现了社会人士对患者的人性关怀,也体现了对医院公益性的理解和扶持,人文关怀无处不在彰显。

  招聘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并让他们快乐地工作,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并让他们满意,这两点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成功的法宝。医院让员工满意,有良好的声誉,才能将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吸引而至。有了优秀的人才,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才得以提升,才能做到让病人满意,所以“员工快乐工作”和“病人满意”达到相得益彰。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哈佛各附属医院把人才视为医院兴衰的重要因素,要求医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使人才有职业的归属感。他们非常重视培养和指导下一代医学科学的领军人物,为各类专业人员提供丰富的成长机会。而这些人才为医院注入了更多全新的、创新性的对病人诊疗的思想和观点,成为创造性研究工作的重要思想源泉。

  医院的服务模式充分表现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科协作的团队服务”。特别注重培训员工的团队精神、角色定位、协调沟通等。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选择,美国的医生分工细致,每一位患者入院后,都会有针对其疾病的医疗团队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每周固定时间的多学科讨论使得医生在诊治每位患者时都能学习到新的技术,促进了诊治水平的提升,加强了团队的协作。也给病人提供了360度无缝隙的贴心医疗服务。

  四、高水平的研究体系,是医院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流的医院必定有一流的科研,这话在哈佛一点都不假。哈佛大学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致力于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他们成功地在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持续改进对疾病的诊疗。其附属的麻省总院、布莱肯妇女医院和贝斯以医疗中心所获得国家科研经费费(NlH)连续排名分例全美前三。哈佛大学附属医院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研工作。如贝斯以色列医院每年科研基金是5亿美元,麻省总院是8亿美元。每年来自NlH的经费达15亿美金。哈佛医学院在全球最先在临床使用胰岛素,发明了第一台人工呼吸机和小儿麻痹症疫苗,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肾移植手术。

  注重学科和研究平台的建设。从医院成立之日起,麻省总院就致力于建设前沿学术平台,吸引更多尖端人才的加盟。他们目前有基因分析和转化中心、心血管研究中心、计算与整合生物学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中心,拥有349个实验室,现有大约100万平方米科研专用场地。这些研究中心都属于学术前沿,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研究人员。

  注重临床与科研的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临床资源的利用率为70%-80%。而我国每天都产生大量的临床医学数据,但我国临床资源利用率仅为3.68%。

  五、合理的规模,高效的合作,使其医院效益最大化

  当今各个国家的人口都在迅速增长,而且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中国和美国大多数的医院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这两个国家评价医院的发展标准实际上是有所不同的。中国不断出现拥有几千张病床的医院,这种规模在美国医疗管理者的眼里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医院的发展更强调从环境、服务、医疗技术等方面,尽最大可能为患者服务。美国医院最大的规模在1千张医疗床位左右。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医院,这家医院的医疗床位为907张,Brigham and Women医院的床位为760张,波士顿儿童医院开放床位为395张。目前医学院本部仅有教职工229人,有9个研究部门。但包括附属医院一起总人数在12337人,其中9480人为全职,这些全职员工比例中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分别占2%、12%和14%。尽管麻省总医院仅有907张床位,但是其手术间有70间,每年开展手术4万例左右。同样的手术在国内可能需要术后住院7天出院,但是在美国一般住院1-3天就出院,病床周转率很高。美国的医疗技术的确要高于国内,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反应较轻。另外,美国已经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和科学数据支撑,例如,某些类疾病的手术后,患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出院,而国内一直沿用多年前的经验,无一例外的对所有患者规定同样的出院时间。

  比较一下我们会发现,与相同规模的国内医院相比,我们不仅会质疑,这些医院在同样规模下会完成如此多的手术。其实,麻省总院高效的医疗服务首先源于其广泛和高效的合作网络,包括医院间合作和医院内的协作。麻省总院利用品牌、规模和人才资金优势,将周边的多家医学中心纳入旗下,成为自己的子医院。麻省总院担任的主要是接受疑难重症的转诊和急诊的医疗服务。绝大部分患者都是由家庭医生和初级医疗中心转诊而来。患者在麻省总院接受高水平的诊治后会立即转回初级医疗或康复医院。

  我们设想一下,在中国对于几千张床位的医院而言,这需要多少医务人员,医院如何保证这么大规模的高质量的医疗技术团队。因此,规模过大势必带来很多弊端。医院的发展在适当规模扩大的前提下更应该重视医院软实力和其它配套设施的提升,提高医疗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指标。

  总之,由于中美两个国的管理体制不同,美国医院的管理模式在我国应用还需要因地制宜,并加以完善。哈佛医学院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注重临床与科研的双向驱动机制、强调学科和研究平台的建设吸引尖端人才、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索。

  最后,感谢云南省医师协会为我创造的珍贵的学习机会和付出的辛勤劳动,我将不负家乡父老的期望,努力发挥所学知识,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内涵建设多谋思路,多出举措。

本网站(www.ymda.org.cn)所刊载的云南省医师协会内容版权归云南省医师协会所有并受国际条约的保护。

  • 办公室电话:0873-63370913
  • 策划运营、技术支持:云南圣佑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 传真:63370913        邮箱:ynsyxmo@foxmail.com
  •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19011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