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4,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协调下,我有幸作为第七期德国研修项目进修生,来到美丽的比勒费尔德基督教医院(Evangelisches Krankenhaus Bilefeld)进行为期3个月的临床进修学习。比勒费尔德市是德国北威州的一座中等大小的城市,城市生活环境十分优良,交通像蜘蛛网一样分布,交通四通发达。当然,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进修是在心内科进行的,我的导师是欧洲心脏节律协会主席Carsten.Israel教授。时光如梭,一晃3个月就过去了,回忆这段宝贵的国外学习经历,体会和感慨颇多。这次学习,不论是德国严谨的医疗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还是优美的医院环境、和谐的医患关系,都给我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象,感触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优美的医院环境
医院位于托伊托堡森林的半山坡上,比勒费尔德市著名景点和标志性建筑-Sparrenburge古堡的下方。我们一行13人下飞机后在殷博士的热情带领下,很快就就从比勒费尔德市区进入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接着我们就看见十多座风格各异的漂亮建筑,殷博士告诉我们这些漂亮建筑就是医院病房,让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些花园式的建筑就是病房,我们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沉醉在优美的医院环境之中。
2、人性化的医院管理
比勒费尔德基督教医院(Evangelisches Krankenhaus Bilefeld)是一所临床型的综合性教会医院,亦是明斯特医学院和匈牙利佩琪大学的教学医院,有1个总院和2个分院,医院设置1500张床位,有30多个临床科室,医院共有4100多名职工。我所在的科室有1个病区,52张床位,16名医生,科室主要收治冠心病、各种复杂心律失常(房颤、急慢性心衰、快速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各种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内科病区处处体现出医院人性化的管理理念。首先,尊重病人权利的理念,病人在入院时,主管医生会及时向患者交代病人的权利和病人目前的病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供患者选择,提供治疗方案时处处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和人文关怀,例如慢性房颤患者,医生会告知患者可以选择目前最先进的左心耳封堵术,但是会告知有手术风险,如果患者不愿意接受,也可选择抗凝药物长期治疗。这类病人一开始入院时就会充分告知这两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处处为病人着想。沟通过程中,医生首先和病人握手,告知自己的姓名及专业特长,态度十分平易近人,服务很周到,病人做出选择后,医生一般都尊重和理解患者的选择。其次,充分尊重病人的隐私。病房里十分安静,一般不允许有家属陪同,也不会有其他任何闲杂人员进出病房,即使是医生和护士进入病房之前都需要敲门,以保证的病人的隐私权。检查室十分安静,体检时,主管医生会征求患者的意愿,是否愿意其他医生在场,对于我们进修医生来说,如果病人在体格检查时提出异议,不喜欢进修医生在场,那么我们得离开检查室,充分体现了尊重病人隐私,尤其是女病人往往会要求进修男医生或者实习医生回避体检。因此,病房或诊室不会出现国内很多病人和医生在一间检查室就开始给病人做检查。同时,医院规定不能随意包括不适宜的场合,比如电梯间、医院走廊或者有其他不相干的人在场时谈论患者的病情,或即便在办公室,有无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也不能谈论。再其次,医院对进修医生十分友好和人性化,德国医生都知道我们不懂德语,由于德国医生英语不是很好,但是教授和年轻医生英语一般都很好,在做出重要检查结果或者很有意义的病例时,他们会用英语和我们交流。介入手术中,教授会对关键手术步骤和关键起搏器程控参数用英语给我们讲解,一边做一边指点,十分重视对进修医生的教学,尤其是新开展的手术方式,教授会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让我们十分感动。有重要学术讲座时,教授会专门用英语重复2遍告诉我们学术会议的时间和地点,鼓励我们多参加学术活动,令人十分感动。
3、良好的合作团队
科主任主要负责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领导工作,收费、医保项相事宜和病人预约及随访联系,由专门的秘书负责,医生只管如何治病和如何提高医疗技术,不用管收费和计价方面的事情,也不用管医疗保险的细节,医生根本不用担心医保费用会超标,保险公司会派人到医院病房专门处理医疗相关费用,不用医生操心医疗费用的问题。围绕在医生周围的合作团队使得德国的医生可以专注于临床医疗工作,不用被琐事分散精力。比如,医院里特有的“医生助手”,由专门的执业护士担任,可以在医生诊治病人之前,先与病人交谈,问病史,查体,开具部分检查,极大地节约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德国医院每天的临床工作和国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早上的查房;收病人时问病史、查体、写病历等等一系列过程,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例如,护士的工作也十分到位,每天早上,责任护士都会和医生一起查房,听取上级医生的诊疗意见,充当医生的好助手,比如病人需要做胃镜,医生只需开具医嘱,自然有护士处理好相关的预约等手续,病人只需在约定的时间去做检查即可。不像在国内,医生要事无巨细,从检查前的准备一直关心到检查后的处理,很是消耗精力。另外,还有药师指导和监督临床的用药,技术员负责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让人感到,在德国当医生真是没有后顾之忧。
4、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感受最深的是医院信息系统十分先进。医生可以在任一个诊室打开来就诊患者的病史资料。在院内是没有CT、MRI片子的,医生只要打开电脑,就能根据病人的住院号找到。医生可以通过医学图象实时传输与查询归档系统调出该患者上次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和诊疗过程,实现了医疗资源的真正共享,避免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先进的语音录入系统可以让医生对着话筒把病人的重要病史、检查资料、诊断信息、治疗过程通过语音识别录入电脑并存档,不但显著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较少了工作量,还很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电子化信息建设,让病人信息在任何一家医院都可以被任何一个医生查询到。保证了医疗资源的优化。
5、严格的分级诊疗体系
由于社区医疗系统比较完善,一般病人无需到专科大医院就诊,病人一般先到家庭医生或者社区医院进行初步筛查,那里的医生觉得病人的病情严重,需要进一步治疗时,才将病人转至上一级的医院,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这个制度的核心叫GP(general practioner),即社区的家庭医生,被形象的成为医疗系统的守门员。重要的是,德国的医师培训制度,使得各个医院的医生水平比较接近,不容易出现像中国小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医生临床水平的较大差别,也使得病人能够充分信任家庭医生及社区医生。所以大医院看病的病人并不多。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严格的分级诊疗例子:我们一起去进修的一位医生不小心扭伤了腰,其实病情并不严重,只需要卧床休息1周就可以好转了。我们同去的中国医生都十分着急,要求比勒费尔德基督教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但是被神经外科医生拒绝了,理由是,必须经过社区医生的初步诊断,如果确实需要转入专科治疗才能办理入院手续,或者也可以急诊入院,但是费用需要自己承担。我们当时十分不理解,按照中国的医疗体系,病人可以不经过社区或者下级医院的初步诊治就可以随便住进专科病房,但是这里绝不允许占用急诊和医疗资源,真正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级诊疗理念。
6、全民免费医疗、和谐的医患关系
德国自1894年以来一直实行全民医疗保险,这在全世界都有很良好的声誉。医疗保险分两种,一种是普通保险,国家规定任何一个公民都必须缴纳,属于强制性保险,但是只能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另外一种是私人保险,需缴纳较高的费用,但是可以更高级别的医疗服务,譬如可以请教授级别的主任医生接诊。不管是那种保险,看病都是免费的,包括一日三餐和所有的复查费用都是有保险公司来买单的。
在德国医院,患者对医生是绝对的信任,医患关系十分融洽,患者十分尊重医生的决定,很少有患者会直接质疑医生的决定。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和全民免费医疗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病人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病人住院后可以不用担心费用问题,住院后无后顾之忧,家属心态也比较好。不像国内,由于病人医疗负担太大,病人或者家属往往把对费用开支上的不满发泄在医生身上,造成了目前及其紧张的医患关系。其次医患之间不存在金钱利益上的关系,医生有较高的诊金,因此,医院不存在以药养医的病态生存模式。较高的国民素质和充分、诚恳的医患沟通,保证了医生和患者充分的理解和配合。预约制度使得医院运转有条不紊进行,不会出现中国人山人海的就医体验,德国患者良好的就医环境保证了患者和医生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构建了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7、先进的医疗设备、严谨的医疗态度
高效率的工作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还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作为支撑。心导管室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们先进的心脏超声仪、数字减影机,尤其是大屏幕的监护设备实现了X影像系统、心脏超声、心电监护高清晰的显示在一块大屏幕上,使得术者能够同时从不同角度同时分析手术部位的解剖、生理,十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可全方位调节的分体手术床有很多操纵杆能使患者摆出不同的体位,精细的拉钩、起搏器手术时的撑开器都非常专业,非常好用。
每天中午固定的交班和学术交流处处体现了德国医疗的严谨作风。每天中午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讨论都是固定的学术交流时间,这为下级医生和上级医生的沟通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主任医师或者高年资的主治医师认真听取下级医生的病史汇报后,会和年轻医生一起认真分析病例,阅读心电图,甚至发生激烈的讨论,最后主任医生会点评讨论结果,及时纠正年轻医师的诊疗错误。主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更多的是给年轻医生鼓励和指点,不但让年轻医生迅速成长,重要的是保证了医疗质量,较少了医疗差错,做到了一石二鸟的功效。严谨的医疗态度不但体现在病房管理,还体现在介入手术中和术后。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左心耳封堵术,术中通过食道超声和影像学手段反复测量最终才确定封堵器的内径大小,术后术者本人亲自做食道超声二位和三维成像来确认封堵器确实把左心耳封堵好才结束手术,体现了术者十分严谨的医疗态度。
结语 三个月的进修生活开拓了自己的眼界,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当地的文化习俗、法律、宗教和艺术,德国人的诚信,守时及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浓厚的汽车文化、虔诚的基督文化更加值得回味。尤其值得怀念的是我们的住宿地点:一幢6层楼的小楼,四周树木环绕,空气清新。这里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幢6层楼的小楼成了我们温暖的港湾,而我们也在这里每日的生活中结交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更在厨房里各自练就了一手厨艺。3个月的学习、生活是我们这辈子值得永久珍藏的记忆。